2021/08/12
因為外國朋友最近對台灣返校劇情深感興趣,因此對台灣電影總是
讓我覺得危險的我,我最後骨氣勇氣點進去看,結果跟我預想差不多,甚至超出讓我不舒服還有厭惡感的情緒爆棚之預期,不能當作心理驚悚片、又不能當作寫實片、歷史片、靈異片的意圖不明定位讓我更加焦慮,儘管看出我可以想像這東西放在遊戲是足夠具有張力和戲劇效果的,但尬癌爆炸的台詞是我不敢恭維的台灣電影的真正原因,也不難想像也體現在電影中,中二的"致自由"聽起來就像致青春那樣的無感,台灣電影還有非常不擅長好好說故事的此一特色,整部讓人覺得自慰到不行的電影,實在是看了極其憤怒,就好像一個不太喜歡的男生,偏偏硬要在一百個人前舉行浪漫表白的那樣感覺,被迫買單。
2018/06/28昨天看完tokyo-ga,內容是關於一位法國導演為了追隨他所敬愛的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,而前進日本所拍的紀錄片,裡面所描述的高爾夫球練習場,日本的disney樂園、食物模型,這些例子馬上讓我聯想到朱元鴻在1996年寫的歐洲 社會 理論布希亞的消逝藝術,儘管我很清楚那位導演想弔念那永不復見的小津鏡頭下的日本,那份最真實的、最美好的日本,而法國導演在80年代所紀錄的日本,他認為如同夢境般虛幻的日本,如果回到朱元鴻的文中脈絡,剛好那位導演所形容的日本正是朱元鴻所描述的擬象的(simulation),日本就如同亞美利加是歐洲的自然延伸,亞美利加是歐洲的複製體 "亞美利加既不在乎起源,也不在乎神話的元真性 ,既沒有過去也沒也本真",小津安二郎鏡頭下的日本真的存在過嗎?在tokyo -ga紀錄片導演 wim wender儘管意圖想要指出(wim wender 在文章中也出現到!!!是另一部片,根據文章中的意思是這位導演指控法國文化的消逝,那我更加確定導演立場絕對是想追隨某種"全真性", 而這就是他追隨小津的原因)。 回去首頁 |